公共場所衛生監測指公共場所的發證監測、復證監測和經常性衛生監測。發證監測和復證監測是指對公共場所經營單位的衛生狀況進行監測,評價其衛生狀況,確定是否發放衛生許可證。
公共衛生”顧名思義,是關系到一國或一個地區人民大眾健康的公共事業。公共衛生的具體內容包括對重大疾病的預防、監控和;對食品、藥品、公共環境衛生的監督管制,以及相關的衛生宣傳、健康教育等。例如對的控制預防屬于典型的公共衛生職能范疇。
公共場所是指人們經常聚集、供公共使用或服務與人民大眾的活動場所,其特點就是人口集中,相互接觸頻繁、流動性大等。設備物品被重復使用,容易造成污染,健康與非健康個體混在,容易造成疾病傳播等。由于可見,公共環境質量與人群健康水平密切相關,進行對公共場所衛生檢測也是非常有必要的。
公共場所經營者應當按照衛生標準、規范的要求對公共場所的空氣、微小氣候、水質、采光、照明、噪聲、顧客用品用具等進行衛生檢測,檢測每年不得少于一次;檢測結果不符合衛生標準、規范要求的應當及時整改。
污染源控制
消除污染源常被認為是控制室內空氣污染有效的控制措施。
(1)改善室內通風環境。保持良好的室內通風狀況有助于室內空氣品質的改善。建筑設計人員在建筑
設計階段應選擇合理的自然通風以改善室內環境。為了減少室外環境空氣污染物對室內的影響,需要掌握
適宜的開窗通風的時間。一般來說,在天氣正常情況下可以選擇每天機動車流量小,室外空氣質量較好的
時段進行。
(2)合理選用建筑裝潢材料。在裝潢材料的選擇上,要選用對室內環境危害較小的物質,一般遵循以
下3個原則:選用環保安全型材料和資源利用率高的材料;選用可再生利用的材料;選用低資源消耗的復合
型材料。
(3)合理布局室外污染源。對城市污染源進行規劃可以降低居民區附近氣體中污染物的濃度,這
就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室外污染氣體進入室內造成污染。一般來說,污染源應遠離居民區同時大氣擴散能
力強的區域。